打蚊子 登革熱、登革熱、登革熱症狀、蚊子種類、登革熱疫苗、登革熱病毒、病媒蚊、登革熱病毒、登革熱傳染途徑、預防登革熱、登革熱傳染、登革熱傳染、登革熱病原體、登革熱潛伏期、蚊子種類介紹、登革熱後遺症、登革病毒、白線斑蚊叮咬
疫情前一年,突然登革熱大爆發,幾位周遭朋友陸續傳來中了登革熱,不乏當中幾位是老人和小孩。主要擔心的還是怕中了不同型的登革熱而造成出血性登革熱。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數據,2019年台灣登革熱病例數約為2,144例,其中包括16例死亡病例。
而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登革熱病例數有所下降,僅有107例。
夏天是登革熱高發季節,每當夏季來臨,都會出現許多關於登革熱疫情的報導。
「登革熱」又名「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由蚊子叮咬所傳播的病毒感染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和關節痛等。
在嚴重情況下,登革熱還可能導致出血和休克等嚴重後果。
這兩種病媒蚊皆於白天吸血,且即使人在活動中,這兩種蚊子仍然照吸血不誤,這是和其他如家蚊、瘧蚊明顯不同之處。
然而,登革熱仍然是台灣夏季常見的疾病之一,民眾應該時刻保持警覺並採取預防措施。
為了防止登革熱的傳播,應該積極進行預防措施,例如,要保持個人衛生,隨時注意室內外的蚊子防蚊措施,避免留水、清理周遭環境等。
此外,當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盡快就醫進行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本文將帶你了解以下內容 :
登革熱什麼蚊子?
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哪兩種蚊子?
蚊子都會傳染登革熱嗎?
登革熱嚴重嗎?
登革熱(Dengue fever)・登革熱介紹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由病媒蚊傳播,常發生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東南亞、中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等地。 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狀,症狀通常在2至7天內消失。
少數患者會進展為嚴重病情,包括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症候群,需要即時治療。
登革病毒共有4個不同的血清型別,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且一旦感染其中一種血清型別,對其他血清型別並不會產生長期免疫力,反而可能會增加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
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血清型別病毒。
因此,對登革熱的預防和控制主要針對病媒蚊的滅除和病毒的傳播控制,包括消滅病媒蚊的繁殖場所、使用蚊帳、防蚊液等措施,以及加強社區的環境清潔和健康宣導等。
登革熱是一種常見但危害嚴重的疾病,全球每年有數百萬人感染登革病毒,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並造成許多死亡和重大社會經濟影響。
因此,加強對登革熱的預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foodpanda 客服電話號碼台灣客服電話:0800-252-522
登革熱・傳播方式
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
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
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
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登革熱是由感染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傳播的疾病。這種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繁殖並進入蚊子的唾液中,當蚊子叮咬人類時,病毒就會進入人類體內,開始感染過程。主要傳播的蚊子是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
其中埃及斑蚊成蚊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之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
白線斑蚊中胸楯板有一條白色中央縱紋,大多棲息於室外。
白線斑蚊在日間活動,咬人的時間多在早晨和傍晚時分。在人類住所附近的環境中繁殖,主要孳生在花瓶、瓦楞紙箱等有積水的地方。
喜歡棲息在室外陰暗處,或孳生地點附近的植物上。
埃及斑蚊主要在晚上和清晨活動,也是在積水環境中孳生。喜歡棲息在室內陰暗處,例如:深色 的窗簾、衣服、廁所、桌子底下等。
雄蚊不吸血,而雌蚊吸血的高峰期為早上9-10點、 下午4-5點。
雄蚊不吸血,雌蚊為了產卵,需要吸血以取得營養。 雌蚊若吸到登革熱病人的血,病毒經過8-12天在雌蚊体內繁殖,就可以經由叮咬傳播登革熱。一旦雌蚊感染登革熱病毒,牠終生皆有傳染力。
除了蚊子傳播,登革熱也可以通過性行為、輸血或母嬰傳播。
登革熱・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因病毒存在血液中,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登革病毒後可能出現無症狀感染,即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但仍能傳播病毒。
這種情況下,感染者不會意識到自己患有疾病,也會增加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風險。
登革熱・發病症狀・臨床症狀
登革熱發病症狀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 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
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發病後的第3~5天,若病情突然加劇,如發生劇烈疼痛、抽搐、昏迷、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
臨床症狀
+ 發高燒(發燒38℃以上,持續3、4天)
+ 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疼痛,後眼窩痛。
+ 食慾不振、腸胃道不適。
+ 主要症狀:發燒3-4天後皮膚出 現紅疹。
+ 出血型登革熱的症狀:
高燒(38℃以上)
出血傾向
血小板下降
血漿滲漏,有出血現象
登革熱為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經典型登革熱:(死亡率低於1%)
又稱為非出血熱型登革熱,是較為輕微的感染,通常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噁心和嘔吐、皮疹等,但不會出現出血現象。
出血熱型登革熱:(死亡率約15%至50%)
病情嚴重,病人可能會出現出血現象,包括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和死亡。出血熱型登革熱通常在經典型登革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尤其是當病人在第二次感染時容易出現此類型的症狀。
登革熱・感染途徑
登革熱感染途徑主要分為:
• 境外移入
何謂「境外移入」? 舉例說明:阿美出國到東南亞旅遊, 在當地被蚊子叮咬,結果回國後開始有發燒、肌肉酸痛、 食慾不振等症狀。經由醫生診斷為登革熱,通報衛生機關 並經疾病管制局確認感染登革熱。這就是阿美把登革熱病 毒由「境外移入」到台灣。
• 本土病例
何謂「本土病例」? 舉例說明:阿明出現發燒、頭痛等疑 似登革熱症狀。經由醫生診斷為登革熱,通報衛生機關並 經疾病管制局確認感染登革熱。但阿明於發病前兩週並沒 有出國的紀錄,阿明就是所謂的「本土病例」。
登革熱・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
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 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應定期巡檢,可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 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 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3.「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感染登革熱民眾,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病人可睡在蚊帳內。 防疫單位應進行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後,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
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
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活動地點),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
四)預防可能經輸血感染登革熱之暫緩捐血措施
1.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暫緩捐血4週。
2.登革熱確定病例痊癒無症狀後4週,才可再捐血
3.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包括住家、工作場所有登革熱患者或住家、工作環境被強制噴藥者),暫緩捐血4週。
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減少蚊子的孳生地和接觸蚊子的機會。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1.清除積水 - 積水是蚊子孳生的主要場所。清除潛在的孳生地,例如桶、水缸、鳥浴缸等。
2.使用蚊帳 - 蚊帳是保護您的最佳選擇,特別是在日落和日出時,這是蚊子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段。
3.穿長袖衣服和長褲 - 穿著遮蔽性好的衣服,尤其是在蚊子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段。
4.使用防蚊液(驅蚊劑) - 驅蚊劑可以幫助您防止蚊子叮咬,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
登革熱・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登革熱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打蚊子・Q&A
什麼蚊子會傳染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之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臺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
登革熱・登革熱疫苗
登革熱疫苗目前已經有登革熱疫苗可供使用,但因為疫苗對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的保護效果存在差異,因此疫苗使用的範圍和效果也不盡相同。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登革熱疫苗:
1.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CYD-TDV疫苗:又稱登革熱疫苗(Dengvaxia),是由聯合利華製造的疫苗,可提供對4種登革病毒的保護,但其保護效果存在地區差異,且對初次感染者保護效果較差。
2.TAK-003疫苗:又稱Takeda登革熱疫苗,可提供對4種登革病毒的保護,且對初次感染者和年齡較小的兒童的保護效果較好。目前已經在一些國家進行臨床試驗和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熱疫苗仍然存在一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問題,且在不同地區使用的效果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接種疫苗前,應該先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了解其適用範圍和風險。此外,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控制蚊子的繁殖和避免被蚊子叮咬。
登革熱・登革熱的後遺症
登革熱的後遺症是指感染登革病毒後,病人可能會出現一些長期的身體和心理影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後遺症:
1.慢性疲勞:感染登革病毒後,病人可能會感到長期的疲勞和體力不足,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數週或數月。
2.肌肉和關節疼痛:登革熱可能會導致肌肉和關節疼痛,這種痛苦可能會持續幾周或幾個月。
3.心理影響:登革熱可能會對病人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例如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4.出血症狀:在某些情況下,登革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出血症狀,如血小板減少症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症,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週或幾個月。
5.罹患再次登革熱的風險:如果病人在過去曾感染登革病毒,那麼在未來感染登革病毒的風險會更高,且可能會發展為出血熱型登革熱。
因此,登革熱的後遺症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並且可能會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因此及時預防和治療登革熱非常重要。
打不到蚊子?正確手勢曝網吃驚:難怪 - 奇摩新聞
不管天氣是冷是熱、室內室外,多少都會有蚊子在身邊、耳邊嗡嗡作響,咬得人渾身發癢,又攪擾耳根清淨,卻苦於怎麼樣都打不到,日前有專家解說打蚊子的技巧 ...
打不到蚊子超煩人? 提高命中率密技曝光關鍵是手掌方向
打不到蚊子真惱人,如果想精進打蚊技巧,可以從改變手勢做起。「Nadivit TV」日前邀請專家解說打蚊密技;一般情況下,人們會用合掌的方式打蚊, ...
打蚊子一次就中!專家示範正確手勢網驚:難怪一直打不到
不管天氣是冷是熱、室內室外,多少都會有蚊子在身邊、耳邊嗡嗡作響,咬得人渾身發癢,又攪擾耳根清淨,卻苦於怎麼樣都打不到,日前有專家解說打蚊子的技巧 ...
來教教大家打蚊子的秘訣 - 有趣板 | Dcard
昨晚與蚊子奮戰到早上5:30 戰績10隻蚊子,抓蚊子首要就是把燈全關起來,記得手機拿在手上,在露出你的耳朵,我上網查過蚊子喜歡耳朵的味道, ...
日網瘋傳「超強滅蚊妙招」 音樂一放蚊子乖乖落地任宰
耳邊出現蚊子嗡嗡作響,更是實在讓人崩潰。一名日本網友因蚊子問題困擾許久,日前發現有段影片竟能輕鬆解決惱人蚊子,方法曝光讓網友也嘖嘖稱奇。...Read More
睡覺時蚊子在耳邊飛,開燈後卻很難找到 - GetIt01
終於在知乎上找到了關於打蚊子的問題! ... 小技巧:1,在不被蚊子警覺地前提下盡量縮短和蚊子之間的距離,然後手臂前伸,只求縮短爆發一擊時手的動程,能夠大大提高單 ...Read More